推动新疆创新发展 打造中国一流智库

通知公告

更多>>

中心动态

更多>>

专家队伍

更多>>
杨晓东
杨晓东
杨晓东
杨晓东
 

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中心动态>>正文
厉以宁教授六页手写稿的背后
2015-04-14 23:23  

2015年4月8日,在由光明日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和定福庄文化产业促进会主办的定福庄国际文化产业论坛主题演讲现场,大屏幕上出现的一份密密麻麻的手写演讲稿吸引了全部与会者的目光。这份名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的手写稿出自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之手。当天,他手持这份反复修改的手稿走上了主题发言讲台。

就在4月8日上午,在嘉宾休息室停留时间最短的人,也是厉以宁教授和夫人何玉春教授。两位老人一下车,只在休息室做须臾站立,没有坐下,更没喝一口水,即精神饱满地走进会场。

这份长达6000多字的手稿凝聚了这位85岁高龄的著名学者对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度思考。定福庄文化产业促进会秘书长张旭东介绍,在本次会议之前,厉以宁教授花了数天的时间研究演讲题目及内容,亲笔完成了这份提纲,又在稿子上反复修改,以期精准地表达学术思想。何玉春教授透露,为作好今天的演讲,厉以宁教授早上6点即起床,提前两小时乘车出门,为的是提前赶到会场,不给组织单位添任何麻烦。

在这份手稿中,厉以宁教授对“文化产业的特殊性质”、“文化产业的经济效应”、“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道德力量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对人与自然和谐的理解”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详尽阐释。其中,他提出的“文化产品是对社会起消极作用还是起积极作用,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评判”、“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决不仅限于GDP的增长,也决不仅限于满足国民对文化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而在于提高国民素质,振奋精神,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在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之外,要重视道德力量在文化产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等学术观点极具针对性、指导性和现实意义。记者注意到,在这份6页的手写稿上,仅修改的痕迹就达13处之多。

讲坛上,已届耄耋之年的厉以宁教授,精神矍铄,声音清澈。与会者在借助网络直播、微信等新媒体手段传播厉以宁学术观点的同时,也深深被这位名师严谨勤勉的风范所打动。

“厉以宁教授从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角度对文化产业做出了深入思考和总结,他亲手书写手稿,拿着手稿上台演讲的故事更让我们深受触动。”一位听众对记者说,从中不仅看到他严谨治学的作风和品格,而且能更清晰地感受到老一辈知识分子身上的风骨和精神。

关闭窗口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动态 | 学术活动 | 文化产业 | 文化事业 | 校园文化 | 丝路文化 | 研究成果

Copyright © 2014-2015 新疆大学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新ICP备号05003919号
Tel:0991-8588103 Fax:0991-8588102 E-mail:xudrcc@163.com ADD:新疆乌鲁木齐市胜利路666号科技楼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