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由光明日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和定福庄文化产业促进会共同主办的定福庄国际文化产业论坛举行,国内外文化产业界著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齐聚一堂,各抒己见,围绕业界热点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以下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杨晓东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分论坛上的演讲内容。
![](/__local/7/7E/9B/B0FB70DED165C3D4A43DBA4F730_F3A1F61D_2684A.jpg?e=.jpg)
各位嘉宾下午好!很荣幸能作为演讲嘉宾来讨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这个话题。各位嘉宾都是文化与科技领域里的专家,在此也就是抛砖引玉来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刚才主持人也说了“互联网+”威力是无穷的,“互联网+”可以说是一个幽灵,这个幽灵已经在世界各地游荡,所以这个文化也在幽灵中来体现,那么在“互联网+”的风口上,“文化+”也呼之吁出,“文化+”就是在互联网的风口上让它腾飞起来。“文化+科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利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自主创新和协同发展可以形成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的效应,它的作用就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可以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来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这能够使科技与文化真正转化为文化产业的能力,来促使文化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真正成为创新项目实施的主体和创新成果转化的主体,这个企业在”互联网+”这个里面要起到主体作用。
第二个是可以加快科技文化融合和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来支撑文化产业发展。关键就是创新服务平台怎么来更好的搭建,来增强科技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力,来建设以整合数字内容为核心的科技文化创新服务平台,来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第三个就是可以加快培养文化产业科技人才,来为文化产业提供科技人才的保障。人才是文化科技创新的关键,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维护,文化产业是科技和文化高度关联的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合的构成有着特殊的要求,所以它需要一支兼具创意技术与精英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幸运的是我们在座的嘉宾都是文化产业领域的大腕,有各位嘉宾作为领军人物来引领文化产业,必将让文化产业得到更大的提高。进一步拓展来讲,就是要构筑开放的创新生态链,文化产业是高度智能化、高度信息化和高度网络化的一个结合,具有大融合的平台性生态链的思路。
所以我认为文化产业的融合可以开阔思路,就是“五音符”发展的思路。第一就是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创新创意,文化如果缺少了创新创意这个灵魂,那么文化这个产业他就不复存在;第二是两个驱动。就是技术驱动和资本驱动。第三就是三个结合。这三个结合就是政府加企业加科研机构的结合,政府主要是出台规划政策,企业是主体要来执行,科研机构是创新创业的源泉;第四是四个平台。第一个平台是园区的平台,就是文化产业必须有个聚集区,就像咱们定福庄的园区,也就是咱们CCD中心文化区这么一个平台;第二个平台是政策的平台,文化产业必须要靠政策来引导和强力推动,这个政策包括创新实验区,包括金融科技等一些产业政策来搭建这个平台,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第三个平台是公共服务的平台,因为很多的创新企业出现创客,他的很多创新创业的一些公共设备设施服务,都需要政府、需要园区来搭建这么一个公共服务平台;第四个平台是信息咨询平台,文化产业是综合性的、高度集合的,必须要有金融的、科技的、法律的、版权的、投资的各个方面的信息咨询平台;第五就是五个相通。第一个通就是“互联网+”要畅通;第二个通是“文化+”要联通;第三是人才资源要流通;第四是产业生态链要贯通;第五个通是文化创投基金要融通。很多文创企业,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些创客们搞的企业,叫小微企业,它缺资金,它只有创意的思路,这时候需要什么?需要资金。上一个论坛说了这个资金有风险,那么很多风险谁来承担,很多就需要文化产业创投引导基金,然后再加社会的基金融到一块,就是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它来使得这些小微的文化企业能有一个从孵化期到成长期到壮大期这么一个过程。<span color:#3e3e3e;"="" style="font-size:12.0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