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疆创新发展 打造中国一流智库

通知公告

更多>>

中心动态

更多>>

专家队伍

更多>>
杨晓东
杨晓东
杨晓东
杨晓东
 

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中心动态>>正文
【独家评论】 厉以宁手稿缘何引发热议
2015-04-17 21:57  

当85岁高龄厉以宁教授的六张手稿出现在大屏幕时,现场的人们都屏住了呼吸。人们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是怎样的一份手稿呀!每一页上都密密麻麻地写满文字,其中不乏多次圈圈改改的印记。可以看出,厉教授为此次发言精心准备,几经打磨和修改!虽然光明日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和北京定福庄文化产业促进会举办的“定福庄文化产业论坛”已经结束几天了,但厉以宁教授的手稿不仅永远被定格在参会人的脑海中,而且也被媒体敏锐地捕捉记录到,在微信和网络上广泛传播。更多人因此领略到了名家大师的风范,更加关注到厉教授提出的关键问题。

现场的与会者清楚地记得主持人陈伟鸿询问85岁高龄的厉以宁教授选择坐着演讲还是站着演讲时,厉教授毅然选择站着演讲。当厉教授颤巍巍地走向讲台时,陈伟鸿和前排几个观众都忍不住想去搀扶他,观众们更揪心他能否坚持下来。令人惊异的是,一站上讲台,厉以宁教授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气定神闲,顿时就“hold”住了场面,他对文化产业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娓娓道来,思路清晰、一气呵成,原定只有10分钟演讲延长到25分钟。

众所周知,随着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学者们也赶上一个好时代,授课和演讲越来越多,课题和规划层出不穷。学者们的每次授课发言和演讲亮相,虽然不苛求都要像厉教授一样自己亲手写出手稿,但也应该做到最起码的学术伦理要求:心存敬畏、悉心准备,因为这关乎知识分子作为这个社会的“良知”所在,言行示范之责的要求。然而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些所谓的教授乐于串场表演,场场老调常弹,观点和思维陈旧,不能提供多少精神营养价值;一些人疲于拿课题和规划,缺乏必要的调研和考察时间,要么一纸包打天下、方案雷同,要么请学生代劳、物所不值;一些人忙于包装个人,动辄以创始人和带头人的光环来美化自己,容不得不同声音,也没有多少原创成果,徒有虚名。这样,既透支了学者们个人的学术声誉,破坏了学术空气,还辜负了社会和时代的期望。

比如,近两年来,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平衡协调已提上议事日程时,尽管大家意识到社会效益很重要,但对此难于理论化和量化。此次厉以宁教授从经济学上打开一个视角,其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他说,效率有两个基础,一个是效率的物质基础,另一个是效率的道德基础,这两个基础对文化非常重要。仅有物质基础,只能产生常规效率,有了道德基础,就会有超常规效率。文化的作用不仅有常规效率的增加,更重要的是道德基础上的效率增加。所以谈到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问题,一定要把道德基础和物质基础并列,要认识到道德基础更重要,文化产业的理论和话语体系建设必须要高度重视这点。<span color:#3e3e3e;" style="font-size:12.0pt">

当前,随着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文化产业研究领域会有更多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跨界加入进来;随着文化产业探索与实践的深入,一线的文化企业家也将为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创新源泉。因此,文化产业研究领域要有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倾听其他产业的声音,吸收文化企业家们的思考,形成合力,这样才能构建好文化产业自己的理论和话语体系,让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工作相得益彰,从而更好地助推中国文化产业新一轮的大发展。

关闭窗口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动态 | 学术活动 | 文化产业 | 文化事业 | 校园文化 | 丝路文化 | 研究成果

Copyright © 2014-2015 新疆大学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新ICP备号05003919号
Tel:0991-8588103 Fax:0991-8588102 E-mail:xudrcc@163.com ADD:新疆乌鲁木齐市胜利路666号科技楼二楼